练太极拳,到底应不应该站桩?全网最佳答案出来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回顾太极拳快速发展的这20年,我们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很多人学太极拳从来没有学过站桩;很多人教太极拳也没有教过站桩。
这种情况包括无论是竞赛套路,还是简化太极拳,疑惑是一些传统太极拳套路。这一点,相信很多学这三类太极拳的人都是清楚的。
那么,是太极拳没有站桩这个内容,还是站桩这种练法在很多太极拳家那里失传了呢?
首先,我可以非常肯定的告诉大家,太极拳的练法里有桩功的内容。太极拳的桩功分为定式桩和活式桩(简称活桩)。两种桩都是与太极拳的练法息息相关的,且与社会上的那些站桩功,譬如想着脑子或者独自里有个东西,想自己融入了太空,进入了宇宙等等绝不一样。
太极拳的定式桩是指每个招式动作保持姿势不动,按照心法去练。如一开始的预备式。
两脚左右分开,两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这个姿势叫做无极桩。很多人即使打了一辈子的太极拳也没有站过这个桩,因为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个桩,因此就更不知道练法了。
杨式太极拳第三代宗师杨澄甫对这个看似不动的式子曾着重说过这么一段话:“立定时,头宜正直,意含顶劲,眼向前平视,含胸拔背,不可前俯后仰,沉肩垂肘。两手指尖向前,掌心向下。松腰胯,而足直踏,平行分开,距离与肩相齐,尤要精神内固,气沉丹田,一任自然,不可牵强。守我之静,以待人之动,则内外合一,体用兼全。人皆于此势易为忽略,殊不知练法、用法,俱根本于此。望学者首当于此注意焉。”
由上可知我所说的绝对不假。不仅大名鼎鼎的杨澄甫说过无极桩的重要性,陈式太极拳里程碑式的重要人物陈鑫也曾对预备式(无极桩)如此说道:“学者上场打拳,端然恭立,合目息气,两手下垂,身桩端正,两足并齐,心中一物无所著,一念无所思,穆穆皇皇,浑然如大混沌无极景象,故其形无可名,名之曰无极,象形也。”“言此以示学者初上场时,先洗心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如此而后可以学拳。”
图片
由上可知我所说的仍然不假。可既然太极拳有这样的桩功练法,为什么很多教拳的人却不教呢?我若不说真话对不起大家,我若说真话就肯定得罪某些教拳的。想来想去,我还是对不起大家吧!只要动点脑子,相信很多人的答案离真相八九不离十的。
在我2016年下半年开始广为宣传无极桩练法之前,社会上学站桩的人多是站浑圆桩。我曾对浑圆桩到底练得是什么已经做过阐述,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严格来说,太极拳的桩功里没有浑圆桩的练法。浑圆桩是解放前由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大力倡导,又经门下弟子练习效果斐然而被很多人熟知。
王在创大成拳之前练的是形意拳。形意拳非常注重桩功,它的核心桩功是三体式,而不是浑圆桩。为什么是三体式呢?因为形意拳的实站步法的基础就是三体式。
三体式是前后开步(三七分力),侧身(裹裆)后坐的桩功练法,讲究龙身(搜骨劲),熊膀(裹抱劲),鹰捉(抓扣劲),鸡腿(踩踏劲),虎抱头(顶领劲),雷音(鼓荡劲)。很是不好练。
浑圆桩相对就好练的多。这是王芗斋先生降低了形意拳站桩的入门难度。可在他的大成拳的桩功练法体系中,浑圆桩的基础上还有伏虎桩等练法,直至摩擦步,试力,其实仍然又是深入到三体式的范畴。因为实战的合理性就是侧身防守反击。
图片
解放后,既有对武斗管制严格的原因,也有王芗斋先生在解放前莫名的和日伪政权有瓜葛所致,所以在敏感性方面很注意的王芗斋在他后半生多是提倡浑圆桩,且从养生的角度来宣传。
貌似我又在浑圆桩上啰嗦的多了些。我们再回到太极拳的桩功练法里为什么没有浑圆桩练法一事上。
刚才已经说了,形意拳的桩是三体式。因为形意拳的五行拳乃至十二形的练法和打法都是基于三体式,而不是浑圆桩。
太极拳没有浑圆桩的练法也是同理。譬如太极拳的揽雀尾,掤势外形看似不动,内里却以八面支撑的心法来练内劲,即可视为一个桩功。若再由掤势变化为捋势定住。外形仍是看似不动的情况下,运动抽抹劲的心法运使内劲,又可视为一个桩功。
以此类推,太极拳的每一式都可以作为定式桩来练。如此,则可让每一式都在内劲上感受更深,运用更为熟稔。这在过去的太极门正宗传承中都是这么练的。至于现在所谓的正宗传人为什么却不知道这些练法,我仍然不便于说出个中的原因。所以,大家不要在后台留言问我是怎么回事。
太极拳的每一个式子都可以单独作为桩功来练(徒有外形不动还不行,得掌握心法)并不是说每个式子都站着不动练一遍。在过去的太极门练法里,多是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式子来练的。
除了这种定式桩的练法,太极拳还有活桩的练法。活桩的练法是什么样的呢?
图片
以前我在文章中说过,何所谓桩?脚下生根,立地如桩。站桩,手上和身上的内容虽然重要,可下盘若是做不到脚底和底面犹如沾上了一般,那么叫任何桩的名字,站任何桩的外形都是没有意义的。
太极拳的定式桩必须要做到脚在松展开的情况下和地面贴合上,沾上,成为一体(脚下不能感觉到有任何的硬力,地面给人的感觉是软的)。有了这样的基础,练活桩才有意义。
我过去和陈庆国师父学太极的时候,他就总说,太极步步都是桩,一步一个桩。活桩的意义就在于在动态过程中能把内劲从头到尾都贯穿于式子当中。
这就好比站着不动的桩是在练筋骨的八面支撑以获得劲力,那么在这种基础上,动的桩就是在动态下练筋骨的八面支撑以强化劲力。当然,这是为了便于大家对于定式桩和活步桩是怎么回事,以及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而做的形象说明。实质上,太极拳一步一个桩的内涵远不止筋骨的对撑这么简单。
太极拳在古谱当中又称之为“行功走架”。走架就是指动态的桩架,行功说的是走架不能内里空空,要有功,即内劲是也。没有内劲的太极拳练法和习练过程就是所谓的空架子。
因此,太极拳往高深上说,真的并不在于一招一式。正所谓,有形有相皆是假,无形无相方是真。真正的太极拳是由繁入简,大道至简,越练越精简,越练越浓缩。
金庸在《倚天屠龙记》里描写张三丰问张无忌学的太极拳记住了多少个式子,张无忌从几十个式子一直说自己只记得两个的时候,张三丰都说还不行。当张无忌说自己已经忘得记不起来什么式子的时候,张三丰才哈哈大笑说张无忌练成了。
虽然是小说,可人家金庸先生写的是太极拳极高层面的东西。各位想一想,太极拳无论多少招式变化,是不是在根本上都没有跳出两个招式:一个叫做收,一个叫做放。然而这还不行,最后得练到空空无迹化乌有,归于一片虚无才是大道,才是真太极。
因此,学太极拳切不可被招式动作迷惑了。借助招式练内里,借假修真才是王道,才能从太极操,锻炼身体的群体层面中跳出来,进入真正的太极殿堂中惬意翱翔。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声明:本网所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过邮箱rwzbs@126.com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反馈并进行处理。
本页链接:http://todaychina.zgshjdw.com/show/news-23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