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疼痛难忍, 靠2个穴位轻松解决
如今后背疼痛的人们越来越多,而且逐渐年轻化。背痛让人们非常的不舒服,甚至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生活中常见的背痛,包括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扭挫伤引起的肌肉肌腱无菌性炎症(如筋膜炎)引起的疼痛等。背部的肌肉一方面要维持头颈的稳定性,所以多层肌肉错综交叉排列;同时又要保持颈胸腰椎的灵活性,所以要频繁收缩,但这种频繁收缩容易产生肌肉的劳损。背部肌肉的长期痉挛,会逐渐造成其在颈胸椎及肩胛骨附着处的肌腱劳损,从而产生炎症反应、骨质增生,进而压迫神经血管,引发严重问题,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中医中的背痛最早记录于《黄帝内经》,认为其属于“风厥”,胸为阴,背为阳,胸中之气不足,难以支撑大气旋转,亦会影响背部气机;至若痰湿、瘀血、寒湿等邪气侵袭人体,滞涩背阳之敷布,均会出现背痛。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背痛的自诊方法和两个可以对背痛起到有效治疗作用的特效穴位。
快速自诊
·单纯背痛,无下肢疼痛或麻木的背痛,多是由于肌肉劳损引起。
·背痛伴有下肢的麻木或疼痛多是由于胸腰段脊髓或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干受到压迫刺激引起。第1腰椎水平以上压迫脊髓,患者可出现助间神经痛,下肢张力高等。
大包穴
大包穴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脾主运化,运化水谷和水湿;同时脾还有升清的作用,可把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精微物质向上运送,再经过肺往下布散,这样全身就能得到充足的营养供应。此外,大包穴又叫“脾之大络”,与任脉的络脉和督脉的络脉一起,负责把营养精微物质布散到人体的前胸、两胁和后背,后背得到充足的营养供应,疼痛可得到较好的缓解。
大包穴位于腋中线上,腋中线即在腋窝的顶点画一条垂线,该线与第6肋间相交的位置即为大包穴。或者双手握拳,拳柄相对,分别放在躯干两侧,与乳头平行,那么拳头顶住的位置,即大包穴所在位置。
操作步骤
两拳柄相对,放在腋窝下与乳头平行处,拳柄顶在肋骨的位置,握拳的手指正好可以放在肋间隙内做按揉的动作,坚持按揉1-2分钟。
按揉时,首先会在局部出现酸酸胀胀的感觉,随着酸胀感的增加,胸部、背部、颈项的肌肉开始逐渐放松,毛孔也逐渐打开,开始出现一种轻松发散的感觉,使全身紧张的肌肉,特别使人体上段紧张的肌肉放松。此方法可坚持每天按揉3-5次。
注意事项
按揉的力度要均匀而渗透,以出现酸胀为度。
中府穴
中府穴位于云门穴下1寸,即从云门向下量一个拇指的宽度为中府穴。定位云门穴时,沿着锁骨的下缘向外侧触摸,可摸到一个骨性隆起即为肩胛骨的喙突,喙突下的凹陷是云门穴。
操作步骤
用一手拇食中三指点按对侧的中府穴,力量由轻到重,保持一定的力度持续点按5-10秒,再顺时针揉20-30秒,反复操作30-50次,直至局部出现明显酸胀感。点按过程中,可以配合做耸肩动作。
注意事项
注意点揉的力度,要由轻到重,以出现酸胀感为度,按揉的过程中可配合耸肩动作。
声明:本网所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过邮箱rwzbs@126.com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反馈并进行处理。
本页链接:http://todaychina.zgshjdw.com/show/news-13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