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嗜睡在发作时警觉性与肌张力下降
发作性睡病在发作时患者的警觉性与肌张力下降,严重影响学习、生活与作业能力。本病从发病到确诊可经历2-10年。也有证据表明发作性睡病多基因易患性、环境因素、和免疫反应共同参与本病的发病机制中。
发作性睡病的3个主要临床表现为:日间过度睡眠、猝倒发作和夜间睡眠障碍。此外还可伴肥胖、性早熟、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等。
中医认为,发作性睡眠是由中气不运所引起的,中气即是脾胃之气,祖国医学有‘脾困人则困’之说”,在人体内,因为“阳”主动、“阴”主静,所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时会引起发作性睡病。《脾胃论·肺之脾胃虚论》中说:“脾胃之虚怠惰嗜卧。”《丹溪心法·中湿》中说,"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嗜卧。"这些可以作为中医对发作性睡眠之病因、病理的解释。
一是痰湿困脾型
多见于形体肥胖之人,表现为胸闷、纳呆、大便不爽、痰多泛呕、口中粘腻、身重嗜睡、舌苔白腻、脉濡缓。
二是脾气不足型
多见于病后或高龄之人,表现为神疲乏力、腹胀食少、食后困倦嗜睡、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淡苔薄白、脉虚弱。
三是肝郁脾虚型
患者长期忧愁思虑、精神萎靡不振、头昏欲睡多梦、时有两胁不适、纳呆食少、大便不利或腹痛泻泄、舌苔薄白或稍腻、脉弦细或涩。
四是气血两虚型
患者面色萎黄无华或淡白、纳呆食少、神疲乏力、心悸多梦、气短懒言、自汗、头晕目眩、舌淡嫩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五是湿浊蒙蔽型
患者头重如裹、口干黏不思饮水、胸闷不饥、二便不利、舌苔厚腻。
声明:本网所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过邮箱rwzbs@126.com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反馈并进行处理。
本页链接:http://todaychina.zgshjdw.com/a621000-show/news-5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