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脾气虚】

脾气主升,能把饮食中的精气、津液上输于肺,然后输布于其他脏腑以化生血气,用来濡养全身。

脾气虚就是指脾气不足,脾虚后脾气升清无力,人就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

脾气不足,运化和输送水谷精微的效率低了,机体就会容易腹胀,便溏,胃口差

.

2.【脾阳虚】

长期脾气虚,如再加上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忧思伤脾,以至脾失于温运,阴寒内生,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脾阳虚

.

3.【脾阴虚】

有阳虚就有阴虚,阳虚因为体内火力不足,不能温煦肌肉和脏腑,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而阴虚因为体内“水”不足,不能很好滋润脏腑,就容易摩擦生热,因此,阴虚的人身体多发虚热,表现为手足心热,口干舌燥,或大便秘结

.

4.【脾气下陷】

脾气下陷是指脾气亏虚,虚到都不能固摄,中气升举无力,气反而下陷了

.

5.【脾虚湿滞】

脾气虚的时间长了,就会导致脾运化水湿的功能下降,这种水湿的停滞,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妨碍脾的运化功能,即所谓的“湿困脾土”。于是,就表现出了种种脾虚和内湿的症状

.

6.【脾不统血】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运健旺,则气血充盈,气能发挥固摄作用,如果脾气亏虚到不能统摄血液,就会出现脾不统血的症状。

.

7.【脾虚泄泻】

脾的功能不足出现脾虚的时候,就会出现对饮食,水谷运化功能障碍,导致食物不能消化,不能被吸收,就会以原型随着粪便排出,从而出现大便稀溏症状。

.

总之:

脾胃衰,则百病生,因此,人若要养生,必须重视养脾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