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诏安西梧村:从“后进村”蝶变成“明星村”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闽南日报
诏安县四都镇西梧村是一个以海水养殖和浅海捕捞为主的滨海渔村,曾经是漳州市重点综治整治村、上访村,也是诏安县出名的后进村。
近年来,西梧村以“五心工作法”,从“治理有效”破题,促进乡风文明和谐,推进生态宜居环境建设,整合资源优势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前不久,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在漳调研期间,深入西梧村并肯定了该村乡村治理工作。西梧村的巨大变化是近年来漳州市以乡村治理切入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缩影。
宜居宜业的美丽西梧村
漫步漳州市诏安县四都镇西梧村,一座座红屋顶小洋房掩映在绿荫中,一条条宽阔整洁的村道舒展在村庄里,三两孩童在妈祖公园里嬉戏打闹,渔民伴着日出满载而归……好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很难想象,十年前这里曾是漳州市重点综治整治村、上访村。
改变从治理入手,是由内向外的破茧。2014年,西梧村村“两委”换届。新班子以初心、爱心、公心、恒心、决心“五心工作法”,从治理侵占集体财产破题,焕发了民风淳、人心聚的文明新风,唤醒了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并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产业,带动村民走向共同富裕,开启了一场村庄全面发展的“逆袭”。
“‘五心工作法’并不深奥,其实就是坚持以心换心,用干部的‘五心’,换取群众的安心、舒心、顺心和放心,干群携手,共建家园。”西梧村党委书记吴志雄认为。
西梧村探索的成效是显著的——
名声变了,西梧村由后进村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福建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村庄富了,从曾经的“空壳村”变成海洋产业年产值1.8亿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408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3.8万元的富裕村。
在西梧村牡蛎加工中心,村民正在进行生蚝开壳取肉工作。
摘掉“后进”的帽子是与旧时代告别,也是新征程的开始。在乡村振兴的新时期,西梧村仍在探索如何从“治得了”到“治得好”?如何从产业到兴业?如何从物质富裕到物质和精神共同富裕?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西梧村的大街小巷,实地感受村庄的蝶变……
力量源泉,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前提,是关键。西梧村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这是其“五心工作法”的根本遵循,也是力量源泉。
“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创新实践的‘领头雁’。以前的西梧村发展滞后,首要根源就是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到位。”吴志雄直言不讳。
2014年,新组建的村“两委”班子上任,对基层社会治理“谁来抓”“抓不实”等问题进行靶向突破。
用“初心”把党员凝聚到村党组织上来,逐步打造一支正义感重、责任心强、有战斗力的班子,新班子的新面貌让普通党员和广大村民看到了希望。
西梧村背山面海,地理环境优越。
声明:本网所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过邮箱rwzbs@126.com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反馈并进行处理。
本页链接:http://todaychina.zgshjdw.com/a620000-show/news-21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