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生百病——老中医教你如何祛痰化痰
人体通常会有少量痰液存在,这是正常现象,痰液可以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通常不会引起我们过多的注意。然而,当痰液增多时,我们就会重视起来。这是因为痰液增多会引发身体不适,并且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我们将痰液与疾病联系在一起。那么,为什么说痰液会产生多种疾病呢?
中医认为,痰液是人体内水湿津液代谢异常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当人体感受外感六淫邪气、饮食不规律或过度疲劳以及七情内伤时,会导致肺、脾、肾和三焦等脏腑气化的功能失调,气血失和,使得津液停滞凝聚而形成痰液。
五脏功能失调之后就会生成痰,而身体如果出现各种疾病,都会导致痰的生成。而且痰和瘀滞关联密切,进一步的论述和认知是,“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
脾虚生痰
脾虚会导致痰液增多、腹胀、大便稀薄和四肢不温等症状。脾虚生成的痰液是人们咳嗽时容易咳出的常见痰液。这些痰液的形成与肺无关,而是在脾脏中产生。因此,有些人即使服用了止咳化痰的药物,痰液也总是难以消除。要想彻底根除这种痰液,必须从健脾祛湿入手。
血滞生痰
血瘀痰凝症状是由于肝气郁结导致浊痰内生,进而引发气滞血瘀痰凝。临床上表现为局部身体肿块较大、坚硬不适,并且还有胸闷牵痛、烦闷急躁等症状。女性还可能伴有月经不调、痛经等情况。
气郁生痰
气郁痰凝证是由于个人情绪抑郁、压力过大和情绪波动等导致的气滞痰凝症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咽喉部出现不适感觉,但难以咳嗽吐出,同时伴随着吞咽困难的症状。此外,身体局部还可能出现肿块,胸部闷塞不通,肋胁胀满不舒,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疗气郁痰凝证需要调理气机,使气行顺畅,痰液得以消散。我们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压力和情绪波动来预防这种症状的出现。同时,也可以采用一些行气化痰、消痰散结的药物来缓解症状。
对症用药
以下是一些对祛痰化痰有对症作用的方药:
1、旋覆花
在免疫性肝损伤上,旋覆花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旋覆花其中的天人菊内酯在抗癌上也可以起到作用,其根茎、地上部分都可以入药,可用于治疗刀伤,煎服的话可以止咳镇喘。
2、温胆汤
温胆汤的用料为: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其主要的功效是理气祛痰,清淡舒胃。
3、二陈汤
选用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主治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舌苔白滑或腻,脉滑等。
特效穴组
在俞老切脉针灸的特效穴组里有化痰三穴:天突,中脘,丰隆。天突是肺的口,肺为储痰之器;中脘是胃口,脾胃为生痰之源;丰隆是化痰要穴,全身的痰都能化掉!通过按摩、针灸、艾灸这三个穴位,可以起到很好的去痰化痰的效果。
声明:本网所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过邮箱rwzbs@126.com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反馈并进行处理。
本页链接:http://todaychina.zgshjdw.com/a520200-show/news-11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