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针刀微创技术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奖励
针刀是一种微型治疗器具,外形类似传统针灸的针,针身的末端带有小刀刃。就是这样一个将传统针灸针和手术刀融为一体的针具,可以不用手术,就实现松解和祛除软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产生的瘢痕、挛缩等病理变化,使机体的动态平衡得到恢复,从而使患者的病痛得到解除。可以说,其兼具了针疏通经络气血及手术刀切割、剥离的优点。
然而,传统的针刀治疗对医生的要求非常高,施术者必须有很精深的解剖知识和高超的施术手法,才能保证安全性和准确性,不然很容易产生偏差。近日,由中日友好医院针灸科李石良教授团队研发的可视化针刀微创技术,荣获2023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同时,可视化针刀微创技术入选中国科协“科创中国”中医药领域典型案例“先导技术”,成为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平台2020年成立以来发布的首批五项中医药领域先导技术之一。
据了解,可视化针刀微创技术是李石良教授团队历经12年研究,在国内率先推出的中医微创治疗技术,该技术创新性地将超声医学融入针刀医学诊疗过程中,借助超声引导的可视化优势,可实时反映病变部位软组织的结构及神经血管情况,从而帮助操作者更加准确地进行术前诊断、术中引导和术后评估。该技术融合了传统针刀治疗技术的微创特点,具有创口微小、无需全麻、恢复期短、不易感染等优势,从根本上提高了整个针刀诊疗过程中的精准性和安全性,实现了针刀临床诊疗水平的跃升,推动针刀疗法进入了可视化时代。
据悉,可视化针刀微创技术如今在针灸科、骨科、疼痛科、康复科等多个学科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脊柱、四肢关节、周围神经卡压及慢性软组织疾病等领域也展现出卓越的临床效果。
另据悉,为了培养更多人才,2019年以来,李石良教授所领导的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和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超声可视化针刀微创技术委员会,已在全国30多个省市持续进行该技术体系的推广,成立于2021年的中日友好医院超声可视化针刀技术专科医联体成员单位数量已达170家,各成员单位开展可视化针刀微创技术以来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学科建设取得长足发展。2022年12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首批七项针刀临床诊疗指南,可视化针刀微创技术成为该系列指南的核心治疗技术,中日友好医院针灸科作为牵头单位承担了其中两项。由李石良教授担任副主编的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针刀医学》也于2023年7月出版。李石良教授表示,希望未来可视化针刀微创技术能推广至更多偏远地区,使基层医生也能分享到先进的临床技术,提升医疗水平,从而让更多患者获益。(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田雅婷)
声明:本网所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过邮箱rwzbs@126.com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反馈并进行处理。
本页链接:http://todaychina.zgshjdw.com/a520000-show/news-23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