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第一个阶段是脾气虚。多是由于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或者忧失伤脾所致。中医认为脾主升清,只有脾气该升的升,才能把营养物质,水谷精微送到心肺、头面部,然后心肺再将水谷精微生化为气血来濡养全身。平常会感觉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肚子胀、胃口差,舌淡苔白等。这个时候就需要补气健脾了,可以参考六君子汤。

第二个阶段是脾阳虚。脾虚虚的时间长了,阳气泄泻太过,就会出现阳虚的问题,会出现怕冷、腹泻腹痛、经常鼻塞、吃的少、肠鸣等。这个时候就需要温阳了,可用参考理中芄。

第三阶段是脾阴虚。从阳虚开始阴阳失衡,阳虚会损阳,从而出现阴虚的情况,表现为口干舌燥、咽喉肿痛、面红目赤、大便干结等。可以参考沙参脉冬芄。

第四阶段是脾虚湿滞。脾气虚的时间长了,就会导致脾运化水湿的功能下降,湿邪停聚体内,出现四肢困重、脘腹不舒、吃饭不香、厌食油腻等。这个时候就需要健脾、祛湿、化痰了。

第五个阶段是脾气下陷。它是脾气虚的升级版,这个时候脾气更虚,虚到都不能固涩了,脾气该升不升,反而下陷了。表现不仅是腹胀,还会出现腹部坠胀、久泻不止、脱肛、女性子宫脱垂等,原本要生清到心、肺、头面部的精微物质反而下注到膀胱,导致小便会有浑浊、少气懒严、自肢乏力等。可以参考补中益气芄。

第六个阶段是脾不统血。这种情况则出现各种出血,主要表现为鼻腔、牙龈、皮肤出血,尿血、便血,女性月经过多、崩漏等血不循经的症状。这个时候就需要补气摄血了,可用参考归脾芄。

不过提醒大家,中医用药需要辨证,如有需要请及时找专业医生咨询治疗调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