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了三十年太极拳的我,为什么会与众不同(四)
图片
人无论做什么事,首先要“起信”。只有信了才会去做,不信不做就不会有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信则灵”。
“信则灵”不是迷信。假设你去医院看病,你不信任那个医生,那么他说的什么你都不会信,不信就不会去遵守医嘱,当然就不会有效果。
“起信”是首先的,其次就是要有足够的“愿力”,“愿力”就是决心。否则就不容易持之以恒。
确实,如果想把太极拳学好,信心,决心,恒心是缺一不可的。如果想把太极拳练精则还要看我们在这件事上的用心程度,付出程度。
对此,“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曾说过:“艺痴者技必良。”我当年就痴迷极了,为此可谓“家徒四壁”,不务正业。
图片
那个时候(1999年)我刚刚参加工作,一个月的工资说出来大家也许都不信——296元。
人家说,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那是怎样的一种无奈,我亲身经历过。可就是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我每个月都省吃俭用地把钱一点点攒下来。为的就是攒够了路费,食宿费和学费去千里之外的天津学到我心仪的太极。
攒够了钱,我就决定赴津学艺。为了省钱买硬座,十几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到了半夜实在熬不住了,就学着别人钻到椅子下面糊弄一宿。
人家都说梅花香自苦寒来。我这朵梅花倒是不咋香,可那苦是真没少遭!
到了天津卫下了火车,一路还算顺利找到了老师居住的地儿。见到老师别提有多激动了。
我这第二位太极老师姓陈讳庆国。陈师父既平易近人,又不怒自威。那是真有大功夫的人。
因为之前有过书信的往来,所以见面并不觉得特别的生疏。说了一会儿话我就问陈师父,凌空劲到底有没有?
图片
他说,有。但得是在特殊的条件下才能使得出来那个效果。我当时就好奇怎么个特殊。陈师父说,凌空劲打的是对方的神,得能把对方的神“吊起来”,也叫“神打”或“打神”。
他看我听得迷迷糊糊的就让我站起来,记得当时和陈师父距离能有两三步远,陈师父说了句,看这儿(天津口音还特别有意思),他前手往上一抬,我不由自主的跟着往上一看,瞬间只觉得眼前一花,心里感觉一唿扇,身体里好似有个什么东西一下子就从胸口提到了嗓子眼那里被定住了。都说砧板上的鱼——任人宰割,那说的就是当时的我。
就那一瞬间的事儿等我缓过神来,陈师父的手已经放我脑瓜门子顶上了。快,那手是真快!吓得我呀,不自主地出了一身冷汗。陈师父那是真下了一番大功夫,真有大功夫的人。只可惜他老人家走得早。这个时代这样的大家走一个就少一个!
本来我就挺信陈师父的,不信我也不至于攒钱大老远的跑天津来。这一打就把我打的心里更服服帖帖的了。
陈师父特爱聊,听他讲武术的事儿就跟听评书似的,精彩极了,尤其还一口地道的天津味儿。
对,你若细心点,还真没看错,他和我讲的可是武术,而不是太极。当然,这里包含了太极。
图片
陈师父讲太极每每都会参以其它拳术特点来讲,给你听的心里倍透亮,从中也就知道了很多拳都有什么特点。说白了,老师懂的不是一门,是很多门。
陈师父在天津武术界是有名号的人,可不是那种公园广场,学院派。那是在社会上真能用太极打的人。我这文章谁都能看到,不怕天津卫练武术的老人儿说我在这胡编。
陈老师爱动手。他常说,武术就是实战,不能实战的叫什么武术?所以,他得罪的人也很多,别人因为这一点,对他的评价就不太好。你想啊,让人打了还得对外说打他的人好,有几个有这度量的?
不仅陈老师爱动手,一动手就容易把人打了,他的师父我师爷张鸿魁先生在世的时候也是一样。陈师父把他师父的技艺全盘的继承下来了,包括爱打人这一点。可是陈师父对我却常说,武不擅动。就是别轻易,随意地出手。把人打坏了不好,被别人打坏了也不好。兴许后来他也有所意识吧!
陈师父打小就学拳,刚开始学的是宋氏形意,有师父,在天津也挺有名的,我忘记名字叫什么了。后来不知道是怎么地就想学这一门的太极,于是求着他形意的师父给引荐,就这样入了太极门。
看了半天,你肯定会很纳闷,这一门是什么样的太极呢?它总得有个名字什么的吧?别急,您就继续往下看吧,绝对值。
图片
当天在陈师父家里吃完午饭,陈师父就开始教我走“一字线”。这一学我心里就开始凉快了——不仅不好学,而且这个太极练的时候,身体都是弓起来的,这和我之前学的太极,认识的太极要求立身中正简直就是反的。如果我那个是对的,这个就是错的啊!我怎么能这么练太极呢?
我心里很困惑却又不好说出来。可后来被陈师父连打再讲我才逐渐明白为什么这种太极是这么练的,也就慢慢能接受了。
过去的老人儿常说,挨打长功夫,这话确实没错。我挨陈师父的打虽没长功夫,可是却长了见识,把我打醒了。把我从罗刹海市的认丑为美彻底给打醒了。那一瞬间我才知道我遇到的是多么高级的太极了。
这个太极原本是武当山张三丰传下来的。张三丰确有其人,你还别不信。其人其事在各种正史中都有记载。张三丰会不会武术不太好确定,但张三丰是位得道的高人毫无疑问。
张三丰得的是两大道,一个是文始派的,一个是少阳派的。文始派就是太极门,少阳派就是丹鼎门,是修炼内丹的。所以,张三丰传下来的是太极功较之太极拳更为可信。
他这功在武当山传到了清朝中晚期的时候,紫霄宫有位叫培元尘的道士某一天静极思动,心说法脉不可在自己手中断了,于是掐指一算,有缘人在北方,因此下了武当山,以道家的古老传统——师父找徒弟的方式一路边走边寻觅道统衣钵的适合者。
他这一路走一路瞧,遇到的人不是这方面不行,就是那方面不中。就这样渐渐就走到了当时的清朝帝都北京城。
图片
就在有一日,他于皇城根护城河的一处幽静之处看到了一个中年文士在慢悠悠地练着太极。此时他眼前一亮,就凑过去看了一小会儿,等那个人练完收势后就笑着说,您这练的倒是挺用心,可却不是那么个事儿。太极练的啊,就好似人在梦中却信以为真。
那人听了颇是不悦,却也不与他争论个高下,只是转身就走。他在前面走,培元尘就在后面跟着。期间培元尘还是有一句没一句的寒碜那个人。那个人的隐忍功夫也是相当了得。培元尘心中越发高兴。其实,他这也是师父找徒弟的一种考验方式,涵养不够的人,他是万万不会教的。
等那人到了自己家进了院子,培元尘竟然也跟了去。这时那人可是有些不高兴了,口说你这人也忒是无礼,我都回家了你怎么还跟了进来呢?出去出去!
培元尘面带笑容既不生气也不离去,绕着不大的院子转了转,当看到正堂供着张三丰牌位的时候顿时大笑起来说道:“你这人还真是不错,竟然供着我老师的牌位”。
那人听他这么一说可就真急了。因为这是自己的祖师爷,在自己心中神圣无比,怎容他人诋毁,竟敢声称三丰祖师是他的老师,那得多大辈啊?
培元尘见他急了,摆摆手说道,你也别急,想你今日还有事情,我也不和你多说什么,明日寅时你还到那个地方,我让你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太极。说完转身就出了大门。
这可把那人一时间弄得有些懵,这蹊跷荒诞的事真是来的突然,走的也突然。
图片
大家肯定好奇那人到底是谁,能让培元尘这么上心呢?他不是别人,正是在端亲王府当差的司新三。端亲王平日里给皇上,皇太后递的折子都是由司新三捉刀代笔,因为司新三写得一手好字。是个非常有涵养的文化人。
司新三的太极当初是跟王兰亭学的。王兰亭又是谁呢?他是惇王府的大管事,杨露禅的大弟子。也是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的亲传弟子之一。王兰亭虽然教司新三太极,可二人以兄弟相称,属于亦师亦友的关系。
到了第二天刚过丑时,心里一直纳闷这事的司新三早早的就跑到自己平时练太极的地方等着了,不多时,培元尘也到了。
培元尘笑着说,来地还挺早,不错!
司新三也耐着性子说道,您说我这太极练的像做梦似的,还请您赐教。您要说得是那么回事,我谢谢您,如果不是,以后就请别再来打扰我清静。
培元尘仍然是满带笑容的说道,咱这样,你看那有个桥,咱俩谁先到对岸算谁赢。如果你先到,你这功夫就练得不算错,我二话不说,转头就走,你看怎么样?
司新三抬眼一看,心说自己腿脚功夫也不差到哪去,还怕输了他吗?我倒是要看看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猫腻。随即就说,行啊,一言为定。
两人走到桥前,司新三说,咱可开始了。培元尘笑着说,开始吧!
司新三拔腿就往桥对面跑。他跑着也得看培元尘什么情况啊,于是边跑边回头。这一看可坏了,把他吓得啊,当时就呆住不跑了。只见培元尘就好似一团气裹着似的,从水面上往对岸飘了过去。
司新三揉了揉眼睛一看不是幻觉,心中一下子就惊醒过来,自己这可是真遇到绝世的高人了。于是慌忙的跑到对岸,到了培元尘的跟前纳头便拜,口称高人在上,恕弟子有眼不识泰山,还请随我到家中陋居赔罪请教。
图片
培元尘笑着说,孺子可教(其实司新三当时的年龄已经五十好几了),我就随你走上一遭吧。就这样,培元尘将张三丰的这一门道统传给了司新三,司新三才知晓这一门太极的全称叫做“隐仙寓化犹龙派武当嫡传正宗太极神功”。
培元尘教给司新三的核心功法叫做“太乙金蟾行功十三桩周身法”。是原地蹲起升降的一种练法。得结合着气口,气脉,关窍,手诀,运用神意气来练的一种太极功。
除了这个核心功法还有一字线,车轮转法,老君梳头,婴孩抱肋,五步七星,捏藤法,七星桩,蛇缠雀跃,二十四式双手大剑,小毛簪等等。
培元尘离开的时候曾叮嘱司新三,此为三丰老师原传太极练法,与今日世间所见截然不同。以后习练要与之前所学分开,不可混为一谈,以免坏了祖师道统的纯正性。
他还说,自己北上一路寻来一路考察,最终与司新三结下一段师徒缘,心愿已了,道统已续。今后有缘必能再见,无缘不须强求。他日司新三若遇到可传之人,反复考验无误就传。要牢记,此乃天宝,私匿天宝不传,有罪;乱传匪人,有罪;遇可传之人不传,亦有罪。
司新三有个女儿,名字不知,只知后人称其为“司三姑”。据她回忆,培元尘终日不食烟火,为人和善,常人的衣着打扮,就住在他家四合院的一间厢房中。教他父亲时都是关起门来不让人看,把他父亲教会了就悄无生息的走了,之后再也没有音讯。
司新三自从得了这门道统就在家中静心修炼,终究练成。后来又把这门太极传给了他的妻外甥张振之先生。张振之在民国后定居于天津,天津武术界称之为“龙形张”,是位功夫特别好,特别大的人。天津武术界的老辈人是知道的。
这一门继承了张三丰“隐仙”的特点,不显山不露水,抱元守一,和光同尘。
这一门严格上来讲,不应该划到武术的范畴。只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它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武术技击的一面,所以多是从这一面来认识它的。可实际上,性命双修才是它的高深所在。
当时,我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不远千里跑到天津学这门太极的。这一门的太极又是如何修炼的呢?限于篇幅太长影响大家的阅读,以及考虑到内容的层次性,下一期我再给大家说这一门太极大致是怎么练的。
提示:写这一篇的目的是想和大家说,心性对于一个人能有多少,多大成就的重要性。正如“易经”坤卦中所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高人向来都是贵隐不贵显。没有哪个高人会自己跑出来满世界的喊,自己可高了。高人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可如果我们的德行不够,心中对太极大道不以为然,他是不会显露身份的。找个师傅容易,想找个真有大功夫的师父,难!他不看好你,就不会让你找到。他看好你,你不用找他,他也会找你。这正是:诸家百艺皆为来学,独我道门乃是往教。道门不似佛门讲普度二字。正所谓,神仙只有神仙做,哪有凡人做神仙。资质平庸之人,他不浪费宝贵的时间去收,他只收心性好,有累世修行的人。其实,佛门的衣钵又何尝不是在万千信众当中只传给那一个人呢!而历来真正成就的每代也仅若干人。在传播上,佛门比道门做得好。在传承上,道门比佛门看得透。作者简介:薛文宇,珠海市文宇太极文化研究院院长;道家青城派南宗第36代传人,师承张德学;武当隐仙羽化犹龙嫡派第5代传人,师承陈庆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氏太极拳第5代传承人,师承郑昭明;国家级智库《世界太极拳蓝皮书》编委委员;中国老年健康委员会太极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运动处方专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声明:本网所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过邮箱rwzbs@126.com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反馈并进行处理。
本页链接:http://todaychina.zgshjdw.com/a320300-show/news-21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