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越长越多, 这是痰湿重了, 中医分享用药, 让脂肪瘤越来越小
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家福。有很多人发现自己的皮肤上长了几个小疙瘩,摸起来不痛不痒,有的按起来很硬,有的按起来较为柔软,按压后还会自由移动,其实这种疙瘩多是脂肪瘤,现在有很多人都会长这种“瘤”体。而且越长越多,还容易复发。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有很多人之所以长了脂肪瘤,其实多是体内痰湿太重了。而且这类患者一般还有肝气不舒的情况,患者本身痰湿重浊黏腻,黏滞在经络上,越堵越多,加上郁结的肝气,堵在哪里,哪里就会出问题。堵在体内,可能会出现结节囊肿,堵在肌肤上,最终就会以“瘤”的形式出现,所以脂肪瘤也被叫做痰核。
既然脂肪瘤是痰湿作祟,那么在治疗脂肪瘤时就需要化痰湿。以一个脂肪瘤患者病例举例来说,这位患者的胳膊和肩背共长了20个大小不一的脂肪瘤,小的只有2、3毫米,大的也有3、4厘米。这位患者除了脂肪瘤,平日里经常胃胀,打嗝,吃的也不多,大便也不成形。
中医常讲“脾为生痰之源”,脂肪瘤的本质就是痰湿,所以不想脂肪瘤病情进一步加重,就需要健脾,使脾胃恢复正常功能运作。接着再化痰湿,把黏滞在体内经络的痰湿给清掉,脂肪瘤才会得到解决。当脾胃功能恢复运作,痰湿祛除,患者胃胀、打嗝、食少、大便不成形的问题也会得到解决。
在用药方面,首先用到了党参、白术、甘草来健运脾胃,只有脾胃功能强了,体内的饮食水谷才能完全地被吸收消化,痰湿才不会出现。
接着,用到了半夏燥湿化痰,半夏的药性是往下走的,可以降胃气,让糟粕顺利排泄下去,避免脾胃之气出现壅滞,也是在帮助脾胃提升运化功能。之后再用茯苓健脾和胃、利水渗湿,以免湿气积攒变多,酿生痰湿。这两味药相互配合,可以把体内的痰湿一网打尽。
中医还有“治痰先治气,气行痰自消”的说法,因为痰随气行,无处不到,一旦气不走了,痰也会随之滞留,所以用到了陈皮、木香、砂仁,来行气导滞,健脾燥湿化痰。
最后再用到白芥子、莱菔子、紫苏子,这三味中药是三子养亲汤,其中白芥子能通行经络,可以化经络里的痰,以防有漏网之鱼。另两味中药紫苏子、莱菔子降气消痰、润肠通便,给痰气打开一个出口,以免在体内积聚停留。
患者用过一段时间后,胃胀、食少、打嗝、大便不成形的问题基本消失,脂肪瘤显示由硬变软,有的脂肪瘤已经消失大半,较大的脂肪瘤体积也有所缩小。后期巩固了几个疗程后,现在已经基本痊愈
最后提醒大家,以上用药无法适用于每一位脂肪瘤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辨证加减用药。位置不同,大小不同,所以用药上也会有所差异的。
声明:本网所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过邮箱rwzbs@126.com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反馈并进行处理。
本页链接:http://todaychina.zgshjdw.com/a130000-show/news-22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