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1月,5剂愈
2024-01-10
9662
今天是我写日记的1850天。
陈坤坤 女 36岁主诉:咳嗽1月于2022年10月19日就诊。现病史:1月前受凉出现咳嗽,流涕、鼻塞,于外院口服药物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昨日于一医行胸部CT提示:右肺上、下叶结节灶,建议定期复查。肺炎支原体抗体IgG检测:28.80AU/ml。现为求中医治疗,故来诊。刻诊:咳嗽,咽痒,无口干口苦、咽痛,无汗出,饮食可,睡眠可,大便正常,舌淡润尖红,苔白,脉沉细。茯苓 30g,干姜 10g,细辛 9g,五味子 15g,姜半夏 20g,炙甘草 10g,紫苏子 10g,炒莱菔子 10g,炒芥子 10g,西青果 10g,防风 10g,薄荷 6g,蝉蜕 6g,炒僵蚕 6g,紫菀 10g,款冬花 10g,射干 10g:中药5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2023年3月15日:上症愈。按语:患者症状比较简单,我们从六经辨证思路出发,先辨六经,再辨三毒,辨病机,辨方证。太阳,阳明,少阳不明显。少阴,厥阴也不典型。那么就是太阴病,水饮上逆而咳,这里咽喉痒,还需要注意表解不尽,结于咽喉,用喉科六味思路。辨方证:苓甘五味夏辛汤加减。里有水饮,常以温化水饮为法。故用苓甘五味姜辛汤温肺化饮。此方出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嫌病》第37条“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治其咳满。”方中细辛、干姜温中逐饮,五味子性酸温,益气止咳,并敛细辛、干姜之辛散,这三味常在一起配伍治寒饮咳逆。茯苓、甘草亦益气化痰祛饮,五味配合,共治病属太阴里寒的痰饮咳。有表解不尽,常加祛风止痉的药,这里加用:防风、前胡,蝉蜕、僵蚕以祛风。
风邪较少可选用草本植物药,如射干,牛蒡子,防风,前胡,其次用虫类药(蝉蜕、僵蚕、全蝎等)。
如果痉挛很强则用止痉散(全蝎,蜈蚣)。
林佳明,来自钦州,默默的努力及传讲中医,传承经方。
从事六经经方辨证传承工作,目前与利城老师已经开展了17期全国基层经方传承班。
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利用周末在基层开展经方义诊工作,深受百姓欢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声明:本网所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过邮箱rwzbs@126.com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反馈并进行处理。
本页链接:http://todaychina.zgshjdw.com/a110000-show/news-17181.html